第四十六章 过关-《都市之生存权利》


    第(2/3)页

    吴益飞速地扫视着语文试卷。

    读音、挑错别字、词语使用、成语使用、找语病……文言文是田单,阅读题是“铜奔马正名”和“开门关门”,作文不出所料是诚信。

    铃响!

    监考老师喊道:“考试开始!”

    吴益做了几个深呼吸,开始答题。

    答题非常顺利,除了个别与教材课文结合紧密的题拿不太准,其他题对省会日报社的专职审读员来说太简单了。

    挑错字,挑用错的词和成语,挑用错的标点,挑错误的断句和病句,挑正确的语序,读文章提炼主题然后看是否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干这活儿,别说这些参加考试的高中生,就算把春山市所有老师加进来,估计都没有比吴益专业的。

    一路行云流水答到作文。

    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非常适合吴益发挥。

    前世的时候,吴益看过一些高考作文范文,但没看过2001年的范文。就他所看到的多数范文来说,大多囿于学生的身份和视野,侧重于直抒胸臆和感情的梳理。

    但吴益不同,他在报社干了近10年,每天接触的都是政策、社论、现象、深度,他写不出抒情文,但写小议论文还是没问题的。

    开篇。吴益举了德城农民“无人收银”卖南瓜和德城司机“自助”加油自律付钱的例子,然后做了一个定义:诚信为高效运转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了诚信的价值,接着做了一个假设,如果一个社会诚信广泛缺失,会怎么样?吴益了举了不少10年后诚信缺失造成的负面例子。

    然后吴益指出了需要诚信的主体:经济领域要讲诚信,政治生活要讲诚信,个人交往要讲诚信。但是,单靠个人道德和良知来支撑整个社会的运转,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呢?

    最后,通过宣传和教育,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尚,使全社会自觉地将诚信作为人际交往、商业经营、政府行政的基本规则。

    吴益全部答完,用了一个半小时。他没有提前交卷,而是从头把卷子又做了一遍,用铅笔把选择题答案记在了自己的透明手袋上,然后坐在考场里静静养神,直到交卷铃响。

    中午回家睡了一觉,下午吴益一脸平静地坐在考场里等待发数学试卷。

    这是一个无聊而煎熬的下午。

    吴益虽然硬着头皮也背了一些公式,但公式归公式,题归题。

    吴益看见数学试卷的时候脑子就“嗡”的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