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计划和变化-《此生应无憾》
            
            
            
                
    第(2/3)页
    之前陆道升又是着急忙慌地千里南下广州,又是游说张小龙慎重考虑出售Foxmail给博大,又是以借助Foxmail与张小龙的名气提出商业计划来和IDG深圳的负责人王树见上面,又是不惜冒着风险提前暴露hao123网址导航网站和网吧管理系统好把王树拉倒浦江来考察项目,期间使尽浑身解数比如联系陈天桥、陈大年兄弟等一干浦江创业者来给王树加戏,目的,就只有一个——拖时间。
    不论前世腾讯的发家史有多少迷雾重重,有一点是非常清晰明确的,那就是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拿到了不菲的融资资金是腾讯接下来活下去并发展壮大的关键。
    前世,腾讯的曾李青约在2000年3月到2000年4月初这个时段联系上了IDG的王树,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考察,王树认可了腾讯,觉得可以投资,向总部提交了报告。
    IDG总部认可了王树的判断,同意投资给腾讯。
    之后,为了降低投资风险,IDG又联系了李二公子的盈科资本一起投资腾讯。两家各自出资110万美金获取20%的腾讯股权。即腾讯付出了40%的股份,换取了22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8.27约折合人民币约1600万)的资金。
    腾讯运气特别好的一点在于,在和IDG接触和谈判到敲定投资这一系列操作发生的节点,将将好发生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
    那时的美国证券市场已经疯狂到只要把公司名字改一下,带上“.com”或者“.net”这样的字眼,67家如此改名的公司股价在改名前后的两个月内平均涨幅为67%,个别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0倍。
    也就说,腾讯是在市场对互联网企业估值疯狂的顶点获取了大笔资金,紧接着就是严冬来临。
    家中粮草充足的腾讯可以放开手发展,其他潜在的竞争对手不是直接被扼杀在资本寒冬之中,就是在瑟瑟发抖艰难度日,根本组织不起足够的力量来杀入即时通讯领域。
    零星一两家还能扛得住有钱花的巨头,例如微软,虽然手握MSN这样的强力竞争者可以对腾讯造成极大威胁。
    但奈何只需要将来使一些晕招,犯一些错误,觉得自己家赚钱的东西多(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嫌弃即时通讯软件没啥变现渠道(不是开玩笑,2000年附近几乎没人知道即时通讯软件该怎么赚钱)不够重视一些,那么在面对拿QQ当命的腾讯,结果其实是注定的。
    回想这一段历史,说腾讯有大气运,说小马哥是天命之子,都不为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