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没出息的想法,却是占了主流的想法。 也有想去西边发展的,比如久不在朝堂发言的范某人。 范二愣子心想,这次咱不瞎说大实话得罪人了,说些正经事应该无妨吧! 轻咳一声,范仲淹进言道:“洛阳险固,实为帝王基业也。而汴梁为四战之地,实不宜为帝国首府。太平时节,居住于汴梁自然无碍,假使有大事发生,还是居住在洛阳更为妥当。臣以为,朝廷应调拨重金,修缮西京洛阳宫室,完善城防,囤积军械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这话说的也对,居安思危嘛!与主修大名府的吕夷简其实说不上谁对谁错。 要说有区别,也只在于吕夷简认为北辽可以正面抗衡并战而胜之,御敌于国门之外。 范仲淹呢?可能悲观一些,先谋划好京城不失,再徐徐图之。当然,也可能有预防西夏做大的想法。起码方仲永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从他后来的做法中即可看出端倪。 退朝后,帝不能决,以问夷简。 吕夷简哪里能说出范仲淹的好话来,笑谓之曰:“仲淹迂阔,务名无实。” 您看看人家这眼药上的,那个清凉败火,那个疏肝理气,那个一针见血。潜台词就是范仲淹是个迂腐的人,而且又好追求名声,这是拿议论国家大事给自己博个美名呢! 赵祯一想,也对。 这范仲淹不好好治理京师,专好攻讦这个,诋毁那个的。前番还对朕没有儿子的事情说三道四,说什么应立皇太弟,以备不测。有什么不测的?不就是怕朕突然驾崩了吗?我就这么不招你待见? 由是,益不喜范仲淹。 范二愣子毫无被皇帝记恨的自觉,还是充满了斗志,继续立志为赵氏集团奋斗终身,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没几天,皇帝与吕夷简的对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到范仲淹耳朵里了。以方仲永猜测,范仲淹未必如晏殊一般有能力从宫中得到消息。这件事,八成是赵祯或者是吕夷简故意安排的。 范仲淹怒了,咱一心为公,皇上您怎么不爱我了,呃不,皇上您怎么听不进去忠言了呢?不行!我要上奏章,还是那种公开的奏章,起名就叫《致我亲爱的皇帝的一封公开信》吧! 当然,这是方仲永的恶搞,范仲淹不会像他那样犯浑的。 事实是,范仲淹接连给皇帝上了四道奏折,具体内容不详,有消息灵通人士说“大抵讥切时弊”。据小道消息说,奏折中尽皆怒斥吕夷简之词,言辞颇为激烈。 然后呢? 然后,吕夷简公开上疏控诉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说抢了他的工作,让一帮子大臣们无事可做了,要不然,皇上您把百官都辞了,留他一个人得了,免得荼蘼公帑? 于是,“一封找揍九重天,夕贬饶州路八千”。 官家震怒。景祐三年五月,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与方仲永做了老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