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除夕赏月-《北宋穿越攻略》


    第(2/3)页

    恰逢管家晏福来报,说春联、宫灯已然挂好,可以开宴了。晏殊起身道:“走吧,吃饭去。”言语间很是随意,但方仲永喜欢。

    有看官说了,你这家伙是不是有病?人家对你客气了,你不舒坦。对你随意一点了,你反而喜欢了?

    您有所不知,按照方仲永的理解。以中国人的习惯来说,真要是自己亲近的人,势必不会满口的您呀、谢谢呀、请呀什么的,全不似西方那么虚伪(见仁见智呀,莫喷)。想要什么,想说什么,往往是张嘴就来,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客套。所谓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夫妻间都要像主人与宾客那样相处了,感情得差到什么程度?以方仲永不太光明的心理揣测,举案齐眉是不是因为孟光貌丑而自卑所致呢?

    晏殊虽也是抚州人,过年的习俗与金溪仿佛,但因久在北方为官,难免也要入乡随俗一番。是以各色江西菜肴之余,还有了最受北方人喜欢的一道硬菜——饺子,时称角子。

    后世不是有句话叫做“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嘛(我当然知道另一句更顺口,但打死我都不说)。方仲永前世最喜欢的就是吃饺子,其实和传言的张仲景用饺子治耳朵冻伤无关。只是因为猪肉便宜,再掺些白菜、芹菜等常见的蔬菜,既美味,又营养,更能管饱。以前,富贵回到家的时候,奶奶总是要准备上一大盆的馅料,煮上满满一大锅的饺子。也不知道奶奶在天堂有没有饺子吃,过年的时候有没有同宗的叔伯兄弟邀请她去受用一下香火,在这里给她烧些纸钱能收到吗……

    见方仲永吃个饺子就能吃得落泪,王氏道:“仲永可是想家了?”

    一句话提醒了方仲永。

    是呀!今生又有了疼爱自己的父母,在心底为自己的奶奶留一瓣心香即可。善待眼前人才是正解呀!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吃饭了没有?没有自己在身边,母亲该伤心了吧?更不知道他们收到自己报平安的信没有?

    自己这是怎么了,腊月二十信才寄出,以当下这坑爹的通讯条件,往往是人走到了,信还不一定到了。要不要再给他们写一封信,说自己已经获正七品的官职了,顺便满足一下父亲“我的儿子将来是要当知县”的愿望呢?自己好歹也算是有职务的人了,能不能借用一下官府的急递铺呢?还是等自己高中状元,风光大葬,呸呸,风光之极的时候再写信呢?

    特意被王氏安排坐在旁边的晏溶月扯扯方仲永的衣袖提醒道:“母亲问你话呢?想什么呢?”

    方仲永回过神来说道:“思及家乡亲人,一时失神,还请婶娘见谅。不过,这饺子虽味美,吃法却是欠妥。待在下做来。”

    当下,起身离席,径直到了厨房之中,爆茱萸,切香菜,加陈醋麻油,一碗汤料大功告成。哦,险些忘了蒜子,急忙又剥了些一块儿端了上来。

    众人本以为方仲永是要做些大菜,不想捣鼓了半天只有小小的一碗佐料,不免有些失望。方仲永却是邀请道:“请各位用饺子蘸些佐料再吃,若是不嫌大蒜味重,嚼一两瓣更佳。”众人半信半疑地尝试了一下,竟是美味非常,于是纷纷送月票,呃不,点赞,再呃不,赞赏。

    晏殊吃了几个饺子,像是赞赏地说道:“未知仲永精通庖厨之道,吾家女有口福矣。”

    看晏溶月面带娇羞,方仲永也不顾晏殊是不是真的赞赏,豪气迸发道:“庖厨虽小道,亦合君臣佐使之理也。《神农本草经》曰: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小侄以为,世间万物,非止汤药,莫不遵循此道也。”

    看时间尚早,王氏先是与晏殊耳语了几句,见晏殊不耐,又是耳语几句,见晏殊点头方才满意。转而对众人说道:“老爷身体倦乏,意欲小憩片刻,尔等自便就是。居厚你们兄弟几个可多玩耍一会儿,切莫睡下了,当等子时刚过于家庙祭祖,图个好兆头才是。”

    方仲永很是尴尬,一脸的哲学三大命题: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