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落荒而逃-《续汉祚》


    第(2/3)页

    来人是与徐荣交锋后,趁机绕城东逃的骑兵。星夜疾驰,人不离鞍,困了累了也只敢在马上打个盹,饿了就胡乱啃两口干粮,连水也没有喝两口,就慌里慌张逃到了荥阳。

    听这两人叙述,牛辅大败,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城中残存万人左右,凭借坚城固守,朝廷军又来者匆匆,料来没有多少攻城武器,应当能拖延一段时日。

    好在,函谷关还在原先将领手中。此人素无主见,简直就是一个无主之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贾诩迅速写好一封书信,交予信使,郑重吩咐一番,命其与两名轻骑一起出发,务必向李傕等人说明情况,催促其快速起兵向西。

    纵然贾诩心中焦急,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贾诩先是继续分析了当前形势,又一次给身边将领统一思想后,这才带领大家继续向西。

    之前数日赶路,风餐露宿,部分士卒已经有些疲惫,渐渐赶不上队伍陆续掉队。贾诩也不在意这些细节,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咬紧牙关在前驰骋。身边将士见夫子都这么拼命,却也不好叫苦。

    行至雒阳,已有半数骑卒掉队。纵然铁打的身子,也有些扛不住。众人不由在雒阳旧城遗址上暂歇一晚,修养精神。

    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贾诩却又有些失眠了。他还记得《二都赋》《二京赋》中雒阳富丽堂皇的描述,也记得从凉州边地初入雒阳的那般震撼,更记得迁都长安时一把大火将雒阳风华付之一炬。

    有那么一刹那,贾诩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董卓乱政,天下大乱,社稷动荡,黎民受苦,难道杀他不算是为民除害、拨乱反正吗?凉州军上下,有一个算一个,俱是为虎作伥、残害公卿百姓之辈,难道不能明正典刑,以警后世吗?!

    但是,想到百余年来凉州不断的羌乱、兵祸,想到关东士族高高在上睥睨凉州人,想到堂堂大将张奂为了后人不被歧视而将籍贯迁至弘农,想到桓灵二帝对士人的党禁,肆意卖官鬻爵,贾诩眼神逐渐坚定。这样的朝廷,即便是推倒它,也是咎由自取。

    第二天一早,贾诩顶着大大的黑眼圈,一言不发率先赶路。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函谷关下,身边已经仅余千人左右。但是看着如同往日一般了无生气的关墙,贾诩知道自己一路辛苦没有白费,总算赶到朝廷之前来到了关下。只要占住了函谷关,就占据了主动权。

    不用贾诩吩咐,自有手下前去叫关。随着城门缓缓开启,贾诩轻轻晃晃脑袋,将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海祛除,准备驱马向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