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章 二世首先是不孝子(求打赏月票推荐票!)-《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第(2/3)页

    “这你就不懂了。对于陛下来说,现在陛下更需要二十万军队,帮助他号令天下郡王,而二十万刑徒,白白的供养他们,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粮草。这还是我精打细算从别处整合而来。”

    “我出发前,陛下就在和隗吉查旧账。这账目一翻,陛下肯定明白以咸阳城和骊山工程就是个无底洞,天下人的积蓄一半埋在了皇陵,一半输入到了咸阳城。”

    “但是咸阳城五十万人,都是天下的俊杰英豪,富商大贾,军功贵族,王室勋贵,为了养活这些人,绝对不能停止对咸阳城输赋税供养,所以只能在骊山皇陵上做文章。”

    “可皇陵是集中了三公九卿的心血和智慧而设计成,有耗费巨万,最后一步,自然更不可马虎。就算是一次又一次拖工延期,也要保证皇陵一砖一瓦,都是按照图纸设计进行的。”

    “这两者,我看陛下一定会在后者动功夫。”

    许斤听了,非常吃惊。

    “陛下是先帝嫡子,怎么会在皇陵上做功夫呢。”

    “这你错了。你不了解陛下,陛下是个从书里走出来的人,不食人间烟火。陛下建极登基之日,就废除了先帝立下的诏令,这不许陛下很反对先帝的有些做法。”

    “什么诏令?”

    “先帝曾对我等云:‘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这诏令,是刻在铜权上的。”

    “但是陛下一登基,就把这诏令废除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这二世和先帝没什么父子之情。临终之际,先帝见的人是蒙恬,而不是二世。可见这对父子早就心生闲隙,这些事在我们臣子眼中,自然是非议的。”

    “但是这些事情传出去后,却非但没有让众人感到当今陛下心存不孝,反而更加助长了他仁君的名义。不过,这也是陛下声名太差的缘故,反而让二世成了世人期许的道德典范。”

    “不过,言归正传,以那人独断专行的个性,再加上他对先帝本就不心存敬意,他肯定敢在皇陵上动手脚。我一开始就觉得,他让我把皇陵的陪葬坑室交给工部,他肯定要命人动手脚。”

    “否则,以他不肯对庶民下手的仁心,靠着那点薄赋,那成百上千户将士们的食邑俸禄如何发放。到时候,军功世家又要再反。陛下已经两次对军功世家妥协,又没了丞相,就算是有蒙氏兄弟辅佐,但是皇帝一个人镇不住咸阳城。”

    “到时候陛下进退两难,要么放弃关中本位制,强行多缴赋税;要么就是在皇陵上做文章。这件事,是朝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朝中诸臣人人都盯着皇陵,一旦皇陵出了什么差池,他们就会借机生事。如此,二世从前颁布的政策又会被推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