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教养嬷嬷告诉陶婉,首先处置下人,随随便便卖到勾栏瓦肆,或是打杀了往乱坟岗一扔是没有的。 因为即使是私奴婢,也“既同资产,即合由主处分”,买卖需“依令并立市券”,有律法可循,有记录可查,打杀虽然不赔命,但是赔钱,败坏名声,严重的还要坐牢。 其次,姑娘间嫡庶贵贱也是没有的。 嫡子是正妻的第一个男孩。 其他男孩,即便是正妻的次子,也是庶出。 嫡庶是用来决定继承权的,女子因为没有继承权,压根就没有嫡庶之分。 “……小姐需知,《皇朝经世文编》云,夫古人之子嫡庶也,谨而严,及嫡母之次子,概同于庶孽。” 教养嬷嬷也如杨氏一般,并不出言斥责,只是凉凉的目光,凉凉的语气,足以臊陶婉一个大红脸。 陶婉哪里知道那么多,小说里都是那么写的,包括连续剧也是这么演的。 下人蠢一点就掌嘴杖责,再蠢一点就发卖杖毙。 甚至,发卖杖毙欺主罔上捧高踩低的下人,往往是小说女主夺取掌家权任务中里程碑似的一步。 正妻的女儿是嫡女,小妾的女儿是庶女。 小妾是小三,庶女就是小三的女儿。 名不正言不顺,知三当三,活该一辈子被苛待,为奴为婢甚至为妓,处处比不上正室所出的女儿。 好在陶婉很快就整理了心情。 她先是用从苏家和陈家带走的金银赠送姐妹,缓和了跟姐妹们的关系。 继而用几个小吃的方子挽救了老夫人濒临破产的嫁妆铺子,得到了老夫人的喜爱。 后又凭借几首唐诗在诗会扬名,引得当初跟苏小小齐名的爵府小姐都给亲自给她下了请帖。 至此,陶婉彻底扭转了风评。 陶婉没有沾沾自喜满足现状,而是抓紧时间,参加了锦绣县试。 结果出来,陶婉以第一名的成绩得了贤良。 盛京的县试文会十分隆重,除了邀请童生,还邀请了锦绣县试的贤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