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就在杜怀生努力的让自己平静,揣摩着这位陈爵爷会问自己什么问题的时候,陈小富开了口: “你今年多少岁了?” “回陈爵爷,下官今年三十五岁。” “哦……你是怎么和老范认识的?” “不知陈爵爷口中的老范是不是典范典尚书?” 陈小富一怔,这才想起范典这个真名只有他和老鬼二人知道。 毕竟范典是内务司三殿十二间的法间堂堂主。 这个身份现在已不重要,但依旧没有曝光于天下。 他点了点头。 杜怀生微微一笑:“下官就是这甘源县的人,祖籍在甘源县象山村,幼时就读于这甘源县县学。” “下官读书、读书还行。” “九岁中童生,十四岁……也就是长乐三年中秀才便去了平江书院读书。” “下官在平江书院读书的时候被平江书院的院正范从书先生收为弟子……范先生是典范的亲戚,典范曾经来过平江书院,下官与他在平江书院结缘。” “那时候典范已是集庆刑部司门司的掌固。” “长乐六年秋,下官入集庆参加乡试,却不料那一年的乡试并未能如期举行。” “下官在集庆一直等到冬雪来临,等来的却是长乐皇帝驾崩……” “下官兜里的盘缠已用尽,正准备回甘源县的时候又遇见了典范。” “他邀请下官去了他的草庐里,那晚我与他把酒畅聊至天明。” “他让我留在集庆,就住在他的家里。” “而后便是大周朝的建立,女皇登基,科举恢复,下官在凤历元年中举,而后再回平江书院继续读书准备参加会试。” “凤历三年春,下官还算幸运,通过了会试成为了贡士。” “陛下打仗去了,这殿试就无人主持,下官留在了集庆,在吏部挂了名等着轮个一官半职。” “这一等,就等到了凤历五年。” “女皇迁都蓟城,下官得了个甘源县县令的实缺。” “典兄要随吏部去蓟城,下官与他在集庆最后一聚……就此,十二年余过去,下官便再也未曾见过典兄……” “听闻典兄得陈爵爷赏识,而今已贵为刑部尚书,下官便觉彼此身份相去甚远,亦没有给他写一封信去道贺。” 杜怀生斟茶,恭敬的给陈小富和李凤梧二人各递了一杯过去,又道: “下官是真没有料到典兄并没有忘记我,竟然还向陈爵爷举荐了下官……下官汗颜,若有暇去了蓟城,下官当去给典兄请罪才行!” 杜怀生的这一席话说明了他与老范的关系,也说明了他曾经是个很厉害的读书人。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个有刺史之能的人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