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她看着面沉如水的太后,找个话题转移道: “静宁听说皇嫂前段时日遇刺,又坠崖,虽然最后人找回来了,但估计是受伤了,太子哥哥才亲自去书院告假了。” “许是皇嫂如今还养伤中,才没有及时出来。” 竟然还有这事?太后听后惊讶片刻,可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一点音讯都没有传出来。 “那刺客可抓住了?” 顾妍摇头:“这静宁也不知道,这件事也是偶然听说才得知。皇祖母也别尽信我道听途说之言。” 太后点头,心中疑惑,她面色稍霁:“既然如此,哀家就更要见见她,问问到底是何情况。” 可是寿康宫的人连去三次,都是先前的话带回来,太后眉头直跳时外面唱。 “陛下到。” 景元帝进去后便见自己母后脸色难看,他看向顾妍,顾妍轻轻摇头。 景元帝示意她先出去候着,等顾妍退下后。 “见过母后,母后面色不虞,这是谁惹您不高兴了?” 太后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道: “哀家听说太子妃遇刺,这件事来龙去脉到底如何?赵明珠她受了重伤?” 景元帝提及这件事就叹气:“回母后,刺客之事具体如何大理寺还在查办,至于明珠那孩子,尚未找到。” “什么?!” 太后失声,眼尾挤成一团:“皇帝是说太子妃至今下落不明!” 景元帝和太后是亲母子,他也觉得没必要瞒着对方,点头: “确实如此,不过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母后也不必担忧。” 太后面上冷峻:“皇太子妃失踪,还是已经过去多日仍然未找到,皇帝觉得就算人找回来,还继续能当太子妃吗?” 景元帝听后不明所以,随即明白了自己母后的话外之意。 “母后……” “皇帝,女子名节何等重要,又还是太子妃,这何等惹人非议,找不回来就不找了,不如就权当她死了为好。” 太后摸着佛珠,随即给了自己的想法。 景元帝听后不赞同道:“这是意外,并非是明珠那孩子的错,这对她太残忍了。” 太后闻言看着儿子,斩钉截铁道: “她本就德不配位,若不是皇帝非要认,哀家也绝不会让嫁她进东宫,况且成婚许久子嗣也一直无所出,如今又出了这样的祸事,何尝不是老天看不过她往日做派,降下惩罚?” “皇帝,况且皇室血脉不容差错,宁可现在扼杀苗头不可放任。” 景元帝听后沉吟:“母后,朕觉得这件事还是要以太子想法为准。” 他和珩儿眼见生分,不愿再伸手替他做决定。 太后见自己这儿子,长叹一口气,这哪里像个雷厉风行的帝王。 但终究是自己儿子,她也不忍多苛责。 “皇帝,刚才哀家才想起另一件事,洵儿也该立正妃,你觉得哪家小姐合适?” 景元帝听后脑中闪过许多大臣,但最后都觉得不好选出,顾洵有隐疾,这让人家女儿嫁过来就是守活寡。 “母后,这件事并不急,暂且看看,慢慢找合适的人。” 太后对此不这样认为,她看出景元帝的犹豫原因: “男婚女嫁,理之自然,洵儿虽然身体欠缺了些,但这不正好免了女儿家生育养育之苦,说不定就有小姐十分愿意。” 这话实在有些偏袒自家人,哪怕是景元帝都有些听不下去: “母后,人家的女儿也是千娇万宠长大,又怎么会愿意做活寡妇?” 自然,顾洵亲王之尊有的是擅钻营之人将人送来,但那样的人家,景元帝也看不上。 “母后,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 就算要选王妃,他觉得那儿媳家世低些无关紧要,人品贵重才好。 寿康宫外,顾妍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拉,她抬头看顾洵站在自己面前。 “皇兄,你又来看皇祖母了?” 顾洵已经打定主意为自己找个孩子,他这些时日也常来就是为了刷存在感,以至于孩子出现后不会无人支持。 顾洵看见了御前大太监,知道景元帝也在里面。 “父皇来了多久?都在和皇祖母说什么?” “父皇来很早了。”顾妍继续折腾地上蚂蚁,她随口道: “讲你的婚事,皇祖母要为你选王妃,但是父皇觉得此事不妥,拒绝了。” 顾洵听后脸色刹那间阴沉。 哪怕是自己父亲,也会嫌弃他残缺之身! 但害他残缺的顾清珩,竟然毫发无损,继续当太子,做储君! 顾洵恨极了,该死的顾清珩,有朝一日他定也要他尝尝断子绝孙痛! 顾妍再次抬头时,人不知道何时走了。 顾妍叹气,暗中嘀咕:“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让皇兄想起太子哥哥给他的那正中下体的一箭。” 擒拿叛军时,顾清珩射向他们外祖父,但对方将顾洵扯起来做质子。 当时顾清珩松手,但不知箭为何还是射出去了。 事后景元帝问责,顾清珩也只是句平淡说当时反应不及箭脱手,他若真想杀了顾洵,为何不当场以绝后患? 顾妍看着蚂蚁乱作一团,无端猜想万一顾清珩是觉得当时人太多,杀了她皇兄被看见,太麻烦呢? 第(3/3)页